“咔嗒、咔嗒、咔嗒、咔嗒……”一阵阵响亮木屐声传来银丰配资,舞者鱼贯而出、双手拿着红木屐敲出欢快的节奏声,一会屈膝弹跳如锦鲤跃出水面,一会舒展手臂似鱼鳍划水,动作欢腾灵动……这是一支广州女职工队伍的广场舞排练现场。
近日,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报送,广东省总工会推荐,广州市文化馆、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、广州飞天艺术舞蹈团共同创排的广场舞《鱼游春水》成功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,这也是继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后,该队伍再次冲进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项的舞台。
这支两度冲击群星奖决赛的女职工队伍,将在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中呈现怎样的中国故事、岭南风采?记者来到职工活动中心一探究竟。
从“模仿鱼”到“成为鱼”
“起初我们只是机械地模仿鱼的动作,显得不够鲜活。后来跟着编导团队去采风,亲眼看到锦鲤在水中翩跹游动、聚散交融的灵动姿态,才真正捕捉到‘鱼游’的神韵。”演员吴怡回忆道。
《鱼游春水》的创意,源自编导团队一次实地采风。他们在观赏锦鲤游动时,捕捉到鱼群争食、穿梭嬉戏的生动画面,并将其转化为舞蹈语言。
作品名称取自广东音乐《鱼游春水》,意在表现锦鲤游弋水中的优美姿态,寓意年年有余、丰收喜庆。
银丰配资
该作品于2024年首次亮相广州市第九届广场舞大赛,随后在广东省广场舞展演中斩获金奖。
为备战第二十届群星奖,团队对作品进行了全面升级,融入更浓郁的广东民俗元素,新增了木屐的踢踏与敲击声,配以特色高胡清亮悠扬的旋律,突出作品的“岭南标识”。
记者了解到,作品中的服装与道具也历经反复打磨,经过多次打样、调整面料与剪裁,最终选用轻薄而有弹性的材质,并在裁剪上做了特殊处理,既贴合鱼游动的体态,也契合广东人“亮脚”的生活习惯,让舞者在跳跃、踢腿时更舒展灵动。
一支敢拼敢闯的青年女职工队伍
这支队伍以基层青年女职工为主体,其中不乏“00后”的年轻面孔,她们是一群活力四射的“新广东人”。
团队实行“传帮带”机制,由经验丰富的演员指导新人,每周集中训练1至2次,并有专人负责后勤与管理工作。
“宝宝今天乖不乖?有没有想妈妈?”借着排练间隙银丰配资,既是舞蹈演员又是新手妈妈的嘉慧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,屏幕那端,是咿咿呀呀的新生宝宝。
眼下正值群星奖决赛冲刺期,队员每天高强度排练。尚在哺乳期的嘉慧仍坚持归队训练。“一切都值得,站在舞台上,我们不仅是母亲,更是舞者,是参赛者。”她说道。
编导陈华既感动又心疼:“她们是团队的英雄。我们尽力提供弹性作息、营养保障和心理关怀,但她们那份自我坚持,比任何奖项都更珍贵。”
《鱼游春水》入围决赛后,大家既紧张又激动。为备战群星奖,演员已将业余时间全部投入排练,不厌其烦一遍遍抠动作、走位,记者走访时许多队员表示:“作品每一次修改都是进步,希望通过作品向群众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,带动更多人参加广场舞活动。”
每个人都是广场文化里的主角
“广场舞不同于舞台表演,它强调集体性、节奏感和整体协调。”编导兼演员谭婷表示。《鱼游春水》历经近三年打磨,演员常顶着酷暑反复练习,只为精准传递锦鲤的灵动与活力。
“我们希望广场舞为大家带来情绪价值的同时,让参与者在舞蹈中感受快乐与美,让每个人都成为广场文化里的主角。”陈华说。
据悉,作为本作品组织演出单位之一,广州飞天艺术舞蹈团通过平台搭建、申请评选、经费扶持、专业的创演指导、作品推广等多维度举措,助力参赛团队快速成长。
目前,该团队已参与百余场公益演出,凭借精湛的技艺与饱满的舞台表现力广受好评,多次获评广州市“创演之星”,并于2024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主办的“百团汇演”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成果展演“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”等。
《鱼游春水》再闯群星奖,是省、市、区三级联动孵化基层文艺团队的生动体现,也展现出群众文艺走向专业化、品牌化的发展路径,成为推动区域文化繁荣的一个鲜活样本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赵媛媛 通讯员 粤文旅宣
图片: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